新聞資訊
NEWS政績觀,是對政績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,是黨員干部從政路上的指南針,衡量工作價值的度量衡。政績觀端正與否,不但關乎干部自身健康成長,更牽動黨和國家事業(yè)興衰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(diào),“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,解決好政績?yōu)檎l而樹、樹什么樣的政績、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”。這是殷殷囑托,也是行動指南。黨員干部要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當作為政之德、從政之道、施政之要,經(jīng)常修煉,自覺養(yǎng)成,積極履職盡責,努力擔當作為,以昂揚向上的姿態(tài)和“我將無我”的境界奮進新征程、建功新時代,為新征程建設“三型四化新葛洲壩”書寫過硬答卷。

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首在秉持公心。政績觀首先要解決好“政績?yōu)檎l而樹”,是“為公”還是“為私”,這是政績觀正確與否的分水嶺。為公者,干的是經(jīng)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;為私者,謀的是徒有其表、勞民傷財?shù)奶摴?。時下,個別黨員干部熱衷于搞“政績工程”“形象工程”,把短期亮點當長期成果,留下“一任政績、幾任包袱”的爛攤子;有的刻意造成績,把紙面數(shù)據(jù)當實際成效,換來“上級注意、群眾不滿”的差評。究其根源,是私心作怪、野心作祟,或為自己留名邀官,借政績表象博晉升資本。政績的出發(fā)點偏離了“為公”軌道,自然就走進了“為私”的死胡同,導致國家和人民利益受損,干部個人丟了民心、失了口碑。
《管子》有云:“無私者,可置以為政。”中國共產(chǎn)黨自誕生之日起,就把“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”刻在使命初心里。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始終把堅守初心、秉持公心,以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觀,以為己升遷為最大恥辱。黨員干部要堅持人民至上,厚植為民情懷,嚴守人民標準,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辦事情,都要走好群眾路線,聽聽群眾的心聲、看看群眾的需求,切實把群眾臉色作為檢驗工作成色的“晴雨表”“風向標”,多站在群眾立場算“民生賬”、少站在個人角度打“小算盤”。對于群眾高興的事、支持擁護的事,堅決干好;對于群眾不高興、撇嘴的事,堅決不干。經(jīng)常請人民閱卷打分、評頭論足,對則發(fā)揚光大,錯則立即改正,多做得民心、合民意、利民生的好事實事,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實在、幸福感更持久、安全感更牢靠。

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貴在真抓實干。“為政貴在行”。實踐昭示我們,正確的政績觀不是說出來的,而是干出來的。真干才能真出業(yè)績、出真業(yè)績。離開了真抓實干,一味在會上喊、嘴上吹、紙上編,弄出的只是肥皂泡式的假業(yè)績,經(jīng)不起實踐檢驗。黨員干部要牢記“實干興邦、空談誤國”的名訓,提振真抓實干的精氣神,發(fā)揮愛拼會贏的正能量,切實把工作的立足點放在真抓實干、付諸實踐、見諸行動上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按客觀規(guī)律辦事,真正把黨的方針政策、上級部署同本單位實際密切結合起來,把“規(guī)定動作”做完美、“自選動作”做精彩。無論做什么事情,都堅持務實功、出實招、求實效,肯下功夫真抓,肯用力氣實干,力戒口號式、表態(tài)式、包裝式的假把式。要永葆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、“事事心中有數(shù)”的執(zhí)行力,對當務之急,要立說立行、緊抓快辦,不慢慢吞吞、拖拖拉拉。對重點工作,要高度關注,集中精力和資源,按照節(jié)點向前推進,保質保量出色完成。對長期任務,要涵養(yǎng)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、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,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齊心協(xié)力跑好接力棒、打好團體賽,不把政績簿寫成“個人傳記”,不讓集體成果淪為“個人功勞”。

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要在增強黨性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,“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?!睍r下,一些黨員干部在政績觀上出現(xiàn)偏差,從根本上說就是黨性觀念薄弱,把崗位當特權,把職責當“私器”,忘記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(chǎn)黨員、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。只有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做到心中有黨、行為愛黨,才能摒棄私心雜念,確保政績觀不偏離正確軌道。
要把政治修養(yǎng)擺在黨性修養(yǎng)的首位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(zhí)行力,把對黨忠誠、為黨分憂、為黨盡職、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,絕不把個人名利摻雜進履職干事的過程,絕不讓急功近利污染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初心。要從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中提升黨性修養(yǎng),從先烈先輩的英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,從黨章黨規(guī)黨紀中筑牢紀律紅線,切實把思想作風搞端正、工作作風搞純正、生活作風搞清正,就一定能干出實打實、硬邦邦的工作業(yè)績,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無愧于心的優(yōu)秀答卷。